2024级博士生李轲的研究成果:设计组装富含暴露性sp3-N位点的一维共价有机框架材料,用于超快速碘和碘甲烷的吸附,并通过荧光强度实现吸附进程的可视化监测在线发表于Chemical Science
COFs材料凭借其稳定性、高比表面积、丰富孔结构及非金属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吸附剂领域。其中亚胺基COFs通过席夫碱反应合成,富含亚胺氮活性位点,可捕获I₂和CH₃I。在此基础上,通过灵活组合合成单元引入不同类型氮位点,可进一步提升碘捕获能力。通过巧妙设计开发了多种高吸附性能的COFs吸附剂。然而其在吸附速率方面仍存在显著差距。因此,提升COFs的碘捕获速率已成为亟待突破的关键瓶颈。研究表明sp3-N与CH3I具有强反应性,可提升对CH3I吸附速率。2024级春季博士生李轲设计组装富含暴露性sp3-N位点的一维共价有机框架材料,用于超快速碘和碘甲烷的吸附,并通过荧光强度实现吸附进程的可视化监测在线发表于Chemical Science。
受上述研究启发并结合新兴的带状拓扑结构一维COF,从调节氮位点的暴露程度出发,设计出富含暴露sp³-N位点的纳米球状一维COF(COF-1D6)。相较于对照材料COF-1D7,COF-1D6因其更充分的暴露位点,对I2/CH3I展现出更高吸附容量与极快吸附速率。值得注意的是,其对CH3I的吸附速率K80%达惊人的1.07 g·g⁻¹·h⁻¹。该数值远超当前报道的其他COF吸附剂,仅次于MOFs BIT-61的1.22 g·g-1·h-1。此外,COF-1D6与COF-1D7展现的优异荧光特性,使其能够通过视觉监测吸附过程,极大提升了其实际应用潜力。综上所述,本研究基于一维COF材料,从增加暴露位点丰度的全新视角出发,为提升吸附速率提供了新范式。
COF-1D6与COF-1D7的合成策略及结构骨架,I2/CH3I(紫色球)传输模式示意图。
该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2375150的支持。
论文连接:https://doi.org/10.1039/D5SC05993C